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9篇
  免费   823篇
  国内免费   71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271篇
地质学   1430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50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滇黔地区玄武岩铜矿有很长的找矿与开发历史,但矿床规模较小。有研究者认为其与美国基韦诺铜矿极具相似性,并认为加强区内地球化学边界及铜矿床研究,将对成矿理论发展及经济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引发了新一轮的研究与找矿热潮,但收效甚微。为探索滇黔地区找矿过程中所遇之困惑以及更进一步探明资源潜力,本文在详细了解基韦诺半岛铜矿特征基础上,展开了其与滇黔地区铜矿的相似性、差异性对比研究。认识到以往对基韦诺半岛铜矿特征描述存在偏差,基韦诺半岛铜矿与滇黔地区铜矿之间相似性与差异性共存,滇黔地区红层化作用不足可能影响了成矿规模,但可寻找地质环境有利矿种;提出玄武岩自然铜矿化可能潜力有限,三叠系砂岩型铜矿需要继续关注以及其他铜矿类型具有找矿价值较小或尚需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2.
生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对于生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In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对胶东半岛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甄别生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探究胶东半岛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一直是胶东半岛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该地区整体土地转移的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建设用地的转入和耕地的转出尤为突出;胶东半岛5个年份的生境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565、0.560、0.552、0.548、0.545,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区域的面积占比大小依次为:中等、高、低、较高、较低;中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减少最多,而低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增加最多,内陆区域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小且分散,而生境质量低值区分布相对集中且呈块状、片状;生境质量指数变化速率在减缓;不同区域中,生境质量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不同,建设用地增加是胶东半岛地区生境质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滨海湿地增加提高了局部区域的生境质量。本研究将为胶东半岛地区土地的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关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53.
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必须与地质环境保障能力相适应,地质环境保障能力的评价是涉及多层次、多因素作用的空间综合评价。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环境保障能力评价过程中,选取2个领域层、11个准则层、37个指标层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图形的空间处理与叠加运算,进而按照确定的分级标准将地质环境保障能力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弱5个等级。  相似文献   
954.
齐河-禹城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本文在系统分析区内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与邯邢式、莱芜式铁矿进行了系统对比,提出了"禹城式"矽卡岩型铁矿矿床式,并初步构建了其成矿模式。区内发现李屯、郭店、大张3处富铁矿床,控矿岩体以闪长岩为主,围岩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少量奥陶系,矿体呈似层状,矿石以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为主。区内"禹城式"铁矿以李屯矿床表现特征最为显著,矿体以接触带外部碎屑岩层间构造为主要赋存位置,主矿体赋存部位缺失灰岩及大理岩化带,以铁质巨量富集、伴生元素较少为显著矿质富集特征。早白垩纪,壳幔混合岩浆沿盆缘深大断裂上侵,混合岩浆上侵过程中富铁质岩浆热液出溶,受上覆碎屑岩地层屏蔽作用,岩浆热液与奥陶纪碳酸盐岩发生了充分的接触交代作用,并可能改造了沉积地层内"山西式"铁矿,促使磁铁矿经历多期叠加富集,在石炭系—二叠系内层间构造等部位富集形成富磁铁矿。  相似文献   
955.
研究区圈定2个矿带4个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彩山、毛村断层破碎带内,其中Ⅰ-Pb+Ba①矿体是区内主要矿体,赋矿岩石为构造角砾岩、碎裂状奥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矿体呈脉状,BaSO4含量30.75%~94.85%,平均含量56.97%,主要有重晶石化、萤石化、方铅矿化。分析了白家店重晶石区域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围岩蚀变、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预测了找矿靶区,为类似地区的重晶石找矿工作提供借鉴经验,对白家店重晶石矿深部及外围的进一步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6.
本文对红石岗矿段的Ⅰ-1,Ⅰ-2号银铅锌共生矿体利用详查、补充详查工作部分坑道、钻探工程样品的副样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Ga和Cd元素超过了伴生组分要求,其分布与主组分分布基本一致,利用spss软件对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Ga元素和Ge元素,Cd元素和Zn元素极强相关;Tl元素和Ga元素,In元素和Fe元素,Cd元素和Pb元素强相关。Zn/Cd比值显示该矿床为中低温矿床,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In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Cd主要赋存在闪锌矿中、方铅矿次之,Tl和Ga具有较强的共生关系。闪锌矿中Cd可能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57.
Wang  Chao  Wang  Xuan  Wang  Yifan  Zhan  Jinyan  Chu  Xi  Teng  Yanmin  Liu  Wei  Wang  Huihui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3,33(2):392-41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promotes to improve human wellbeing (HW), but poses threats to ecosystems and the environment. Studying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958.
We analyzed grain size composition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s as well as depositional varieties of marine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area surrounding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The samples retrieved from the study area contain gravel, sand, silt and clay. As suggested by bathymetry and morphology, the study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neritic, hemipelagic and pelagic deposits. The glacial-marine sedi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residual paratill and compound paratill, which are primarily transported by glaciers and as ice-rafted debris. Ocean current effects on deposition are more obvious, and the deposit types are distributed consistently with terrain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959.
The resilience of a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largely depends on its capacity to learn by absorbing new information to cope with change. But, how resilient are traditional knowledge systems? We explore the resilience of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knowledge system of home gardeners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n = 383). We use multivariat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o-existenc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two different knowledge systems: (i) knowledge and use of landraces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ii) knowledge and use of commercial crop varieties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knowledge). Our analyses show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both types of knowledge: overall gardeners who are more knowledgeable about commercial crop varieties are also more knowledgeable about landraces. Despite this overall tendency, results from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different group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knowledge holde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traditional knowledge is not a frozen and static corpus of knowledge and (b) modern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re not necessarily mutually exclusive. Both maintenance of some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incorporation of some aspect of the modern knowledge seem to be core elements of home gardeners’ body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which is constantly evolving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Changes in traditional knowledge can be seen as a part of the general self-organizing process of this knowledge system.  相似文献   
960.
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构建基于多指标体系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作者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现状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在综合考虑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陆源压力、水质状态和生物响应3个方面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压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基本呈现由外海到近岸逐渐变差的态势,其中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海域主要集中在莱州湾西南部、烟台北部海域、威海的沿岸海域以及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